首页 试题详情
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回答第17-18题。 案例: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虫鸣 ①去年十一月时,闲来无事,恰逢雪天,便与父母一同前往陶然亭赏雪。不想在花鸟鱼虫市场门口竟听到了清脆的虫鸣,让这漫天飞舞的雪花霎时都变得温暖起来。我连忙快走几步,发现原来是一位大姐在卖蝈蝈。闲聊了几句,这位大姐竟然还记得我爸,说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他就带着我来买过,没想到十几年后她依然卖,而我们也依然来买。 ②听到这儿,我也渐渐想起来,除了蝈蝈声,还有其他虫鸣也响彻我的童年。小时候我常去郊区的姨妈家玩,草丛里的蚂蚱、蟋蟀就成了我最好的玩伴。捉一只蚂蚱,把它的腿绑住,或是放两只蟋蟀,看它们鼓动着翅膀示威进攻;头顶树上的蝉扯着嗓子嘶鸣,我在各种知道、不知道的虫鸣声中流连忘返。那时候的整个夏天是虫鸣织成的一张网,被笼罩在我的记忆上。 ③而我又有多久没有听到虫鸣了呢?小学毕业以后,我就很少再去那里了。记忆中的虫鸣,全凭在大姐这儿买的蝈蝈顽强地延续了下来。每逢秋天,我在家中趴在桌子上看玻璃罐里的它们对抗,听它们发出或清亮或撕哑的声音,才觉得找回了一些夏天的感觉。在我的眼里,虫鸣是夏天的符号,而在其他人眼中,又变得不一样。或是寒蝉凄切,带来秋天的萧瑟;或是惊蛩初鸣,带来春天的生机。但无论怎样,它总归会引发人们的暇思,给生活带来一些味道。 ④一位老人说,没有秋虫的秋天是没有味道的。我已不知是过于单调的生活恶杀了虫鸣,还是虫鸣的消逝使生活变得苍白无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的越多,听到的虫鸣就越少,夏天的蝉鸣变得无力,秋虫的低吟变得稀疏,钢筋水泥代表的理性充斥了生活,我愈是清醒,愈是迷茫,生活似乎也要随之融进一碗寡淡的白汤。 ⑤但好在蝈蝈还在,我付钱买了两只,期盼着能借由它们的叫声重回一场热烈的夏天。转身离开时瞥到了花鸟鱼虫市场要拆迁的通知,忍不住心中黯然:这里也消失的话,我又要到何处找寻虫鸣呢? ⑥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虫鸣……我不敢想,却又不得不去想。 指出该作文的一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12分)

正确答案:A (备注:此答案有误)

相似试题

  •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文素材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同学们要从生活中捕捉各种作文素材……”李老师正说着,忽然一位同学说:“不对,作文素材不像浪花,是各种各样小鱼,在生活海洋里捕捉更多有价值‘小鱼’。”听到这么一句话,李老师很生气,想要斥责他上课乱说话,后来李老师使自己冷静下来,平静地说:“这样想法和比喻很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想法?”后来,在李老师引导下,每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想法,比李老师原来比喻要好很多。[问题1][简答题]请对李老师做法进行评价。(10分)[问题2][简答题]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关系。(10分)

    答案解析

  •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崔老师真是一个“懒老师”!就说作文课吧,很多老师都有不成文程序。首先,来个开场白,接着念几篇范文,发一通评论,再布置一篇作文,附带一堆提示……崔老师却不这样,他经常找一些文章,说阅读对于写作很重要,要大家自主阅读,然后叫大家交流阅读感想。同学们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忙得不亦乐乎,他却显得逍遥自在。在此基础上,学生顺利地完成作文。崔老师真懒!崔老师建议同学们自主评选“班级之星”,并走“星光大道”。班上42个同学,同学们都说自己能评“星”,纷纷上台展示自己风采。最后居然评出了各种各样50颗“星”,他也没有反对。崔老师负责学校宣传栏。起初,他叫几个能写会画同学帮忙,后来竟把组稿、绘画、编排等工作全交给同学们。最要命是,他自己不做,居然还要求大家每次必须有新意、有亮点,大家绞尽脑汁,他最多只在关键时刻点拨一下。有时大家忙活了半天,他只说一句:“哎,还是没有新意。”同学们又得想办法。时间长了,同学们发现自己很有进步。[问题1][简答题]请从学生角度,评析崔老师教育行为。(14分)

    答案解析

  •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灌输式,认为教给学生东西越多,那么他们就会越有才智,对他们以 后升学和生活就越有帮助。而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智慧火焰。”请你以“教育是点燃智慧火焰”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 问答题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答案解析

  • 问答题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有一次,佛祖释迦牟尼考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冥思苦想,始终回答不出来。佛祖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注意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不要套作。

    答案解析

热门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