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购买正式版题库

  • 海量题库
  • 全真模拟
  • 专项训练
  • 预测试题
  • 押题密卷
  • 错题强化

阅读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内容。 地形地势与气候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山脉对底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西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产生差异。比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南端“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导致某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问答题
阅读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内容。

地形地势与气候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山脉对底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西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产生差异。比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南端“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导致某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最新更新

易过题库在线搜题

热门题库